请输入搜索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社内动态  -  正文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日期:2021-04-08阅读: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基本细胞,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发现、培养并向上级组织推荐后备干部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

一、重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它符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1】。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治理具有契合性和有效性,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现多党合作治理的一种新型政党制度【2】。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党派提出了“四新三好”的殷切希望,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增进制度自信,强化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四新”,即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三好”是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实现总书记“四新三好”的总要求,民主党派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原则和目标,努力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3】。

组织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基础。参政党只有在组织建设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谈及思想建设、制度建设。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以双方存在为前提的,离开任何一方,这个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因此,民主党派的存在和发展是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之一,只有民主党派组织不断发展成员,不断实现新老更替,组织后继有人,才能为多党合作制度创造持续、稳定发展的组织基础,只有组织建设为民主党派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健康有活力的后备力量,多党合作制度才能存在和发展。【4】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工作中的短板

目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从总体上说仍然是其自身组织建设中的比较薄弱环节,实践中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老化现象较重

“三个为主”的组织发展原则将参政党的发展局限在特定的群体,成员局限在特定的领域甚至是特定的职业上,结构单一,有的党派更是以单一技术人才为主,缺乏复合型人才,纯学者居多,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精通治理国家的专家太少。参政党成员人数太少,来源单一,严重影响了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5】。有些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存在成员老龄化严重,活力不足、软弱涣散等问题【6】。新成员发展不足,少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甚至只剩下在职成员只有一两个人的状况。同时,部分因为历史因素在县级设立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近年来被要求停止新成员的发展。年龄较轻的新成员发展困难也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老化较为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2、民主党派成员发展的趋同倾向

界别特色是民主党派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民主党派各自联系的对象和活动范围都有着不同的重点分工。政党趋同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中的老问题,当前,中国政党间的趋同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趋同;二是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趋同。中国政党间社会基础和成员构成的趋同,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各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设的国情条件和历史演进中,在组织发展方面明确了各种重点分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界别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跨界发展的情况不断增多,成员构成的界别 色渐趋模糊。据统计,截止2015年底,教育、科技和医卫三大领域中的民主党派成员共计约66.4万人,占民主党派成员总数的60%左右。其中农工党和九三学社中医卫界形成交叉。农工党成员中医卫界占56.6%,九三学社成员中医卫界占19.5%。除民建外,其他党派也都发展了一定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7】。

政党趋同倾向虽然对发挥民主党派的整体优势、减少统战工作复杂性、实现党际和谐和达成共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民主政治发展和多元利益表达有一定的不利影响【8】,同时各民主党派之间成员构成的趋同,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成员也形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知识分子比较多的学校、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同一单位内部各民主党派在发展成员上面临着人才的相互竞争。

3、中共基层党组织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有待加强

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然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在这种新形势下,按照各自章程规定,在中共基层党委的领导下,配合基层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同时做好组织发展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纳入基层党委统一领导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共基层党委有的领导注重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党内,而不注意留一些优秀人才在党外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外队伍等。同时也有一些党外人士认为只有加入中共才有机会向更高层次发展,形成党外人士的流失【9】。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缺乏对成员的刚性约束力,基层组织的制度化建设主要源自成员对党派组织的情感认同和代表性人士的影响力,较为刚性的基层组织制度化建设难以建立,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中共基层党组织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对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和成员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促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的实现路径

1、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引领

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第16条指出“各级党委应当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支持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因此,民主党派成员较为集中的中共基层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引领。要站在“坚定四个自信”的高度,深刻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加强党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 ,促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党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

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或者成员的企事业单位中共基层党组织,要按照“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的原则,加强党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并将其纳入本单位党建工作考核范围。有意识、有计划地将部分适合从事民主党派工作的优秀知识分子留在党外,支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新成员。中共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党的领导上,应统筹干部使用政策,对民主党派干部按照“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的理念和党内干部同标准使用。加强统战部门对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或者成员的企事业单位中共基层党组织的统战业务指导,促进这些单位中共基层党组织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领导。

3、加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和中共基层党组织的协商沟通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在基层组织自身建设、推荐干部使用,党派成员发展、鼓励成员职业发展上应和中共基层党组织加强协商沟通,争取单位中共党组织的支持,促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中共基层党组织也应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单位的表现向民主党派地方组织通报,形成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和有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或者成员的企事业单位中共基层党组织的协商沟通机制,促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

4、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的工作机制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党派提出的“四新三好”的要求,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民主党派亲和力,增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的工作机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发展,一是从培养初期就应该征求成员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的意见,争取中共基层党组织的支持,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高质量成员发展的必由之路;二是注重加强对发展成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下,培育新成员的参政党意识,强化他们的责任担当;四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成员的程序,坚持重点发展和一般发展的统一,坚持培养和使用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强调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年3月5日,第一版。

2、任世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功能与治理效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3、张文波:《国家治理视域下多党合作制度发展问题初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4、陈述涛:《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概论》黑龙江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第154页。

5、陈雅棠:《科学发展观与参政党建设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第68页。

6、王汝芳乔发进:《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治理:角色、问题与对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

7、黄天柱:《中国政党趋同的现状分析与解决思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8、黄天柱:《中国政党趋同的现状分析与解决思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9、姚跃传:《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三点”论》,《安徽社会主义学院 理论探索》2020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王文保,男,1963年01月生。现为安徽医科大学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新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农工党安徽省委社法专委会委员,安庆市政协委员,安庆市宜秀区政协常委、市农工党参政议政专委会主任。

微信公众号